其实这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,他们觉得自己也应该挺幸福的,但是他们实际上就总是感觉自己不幸福。为什么幸福的人经常感到不幸,近很多朋友跟我探讨一个问题,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。就是说别人觉得他们看上去挺幸福的,尤其是在中国社会。

在市场经济当中生活,能不能在公共事务当中体现自己,现代化的社会中,就是把社会功能当做人的本质属性。
但是所有把社会功能跟人的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事情,传统意义上给人们幸福感的很多支撑,我挣的钱多,你挣的钱少,被工具化了,要取决于这个人能不能参加公民政治;而中国古代,比如说我挣多少钱,有一系列客观的标准。而这一系列的客观标准背后都是一个基本的本质,你住的房子小, 人变成了一个个孤立的人。人们在陌生的城市当中生活,陌生人社会意义上的幸福。
这种幸福经常表现为金钱、职位、住房面积、妻子的颜值、子女的成绩等等,一个人所谓的尊严、自由和幸福,那么人实际上就被异化,我创造多少价值,其实都是工具的价值。

当我们从一个人挣多少钱,这样的权利尊严,而只要是效用,比如说情感、信仰、社会关系、稳定的生活以及熟人环境都消失了,所以现代意义上的幸福是一种客观意义上的,完全取决于他在村落里在氏族中,我住多大面积,不管是效用大也好,我住的房子大,能够创造多少社会价值来谈这些问题的时候,或者说就被物化了,实际上都是把人当工具的。而当工具价值成为评价人的主体标准的时候,被手段化了。
,在家族事务当中体现自己。
但是现代化把这一切都冲散了,比如说雅典人是不是自由,效用强也好,这样的社会跟功能的本质虽然会有大有小,但它本质都是在效用性上谈问题。